载沣执政三年,为何没能挽救清朝?溥仪:他的失败在没除掉袁世凯
三年时间,摄政王从“帝国救火队”干成了“帝国散伙人”。史书写得冷冰冰,现实却热闹得很——朝堂、军营、洋人、革命党,全围着他转。问题只剩一个:他到底输在哪?
三年时间,摄政王从“帝国救火队”干成了“帝国散伙人”。史书写得冷冰冰,现实却热闹得很——朝堂、军营、洋人、革命党,全围着他转。问题只剩一个:他到底输在哪?
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,湖广总督瑞澄立即逃窜奔命,消息传至北京使朝野震动,摄政王载沣召集满清勋贵商议对策,决定派北洋军立即前往湖北镇压。彼时载沣赔上老底动员北洋军兵分四路直奔鄂省,正白旗满人荫昌率北洋军第四镇为第一路,冯国璋率北洋第五镇称第二路,皇
1912年2月的一个清晨,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内,孙中山提笔签署了一份改变中国命运的文件——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,推举袁世凯接任。这一决定,让辛亥革命的血与火骤然沉寂,却也埋下了军阀混战的伏笔。
袁世凯的一生,像极了那种你在老街茶馆里听老人们断断续续说的故事。有人恨他,有人说他有两把刷子——但你要说真懂他,连他自己未必都说得清。当年小袁穿着新军制服站在镜头前,怕是心里也没想到自己能走到那么高的位置。其实说到底,人都是有点野心、有点无奈,更多时候还身不由
1908年11月,慈禧和光绪已崩。摄政王载沣,在涵元殿收拾光绪皇帝旧物时,想起自己的兄长,不禁泪流满面。
弥留之际的袁世凯盯着心腹冯国璋,吐出最后一句呓语:“他害了我……”这句指向不明的指控,恰似北洋军阀时代的隐喻——一个充满矛盾的政治遗产库。
在甲午战争期间,像淮军、湘军这类传统的团练武装力量,在与日本新式陆军交锋时溃不成军。这一情况让清政府深切意识到,以往的军事体制已难以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。日本陆军是效仿德国陆军组建的,而淮军之中本来就有许多德国军事顾问。在此背景之下,清政府采纳建议,决心依照德国
近年来,电视剧的创作水准令人堪忧,尤其是《人生若如初见》,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。剧中的男主角良乡,原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良弼,但在剧中,良弼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正面角色,尽管身处落魄境地,仍然保持着贵族的体面和气节。而与此同时,为国为民的辛亥革命志士却被